□本报记者姚慧
近日,在走访青岛的外贸企业过程中,记者深刻感受到了金融支持为企业发展带来的强劲动力。青岛金融监管局积极作为,指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外贸企业融资协调力度牛来了,一系列政策和举措犹如一场“及时雨”,润泽着外贸企业发展的土壤。
在政策引导上,青岛金融监管局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,将支持外贸企业作为工作重点之一。今年以来,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,青岛金融监管局从增加融资供给、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,为银行保险机构服务外贸企业指明方向,引导金融资源向外贸领域倾斜。
在融资服务方面牛来了,各银行机构积极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,切实解决外贸企业融资难题。比如,建设银行青岛分行推出“跨境快贷”产品,精准支持通过铁路运输的中小微进出口企业,以纯信用、全线上、低利率、秒支用的特点,解决了这类企业融资难、融资贵、融资慢的问题。
在风险保障领域,保险机构同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。如中国信保山东分公司积极扩大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,为企业“走出去”保驾护航。当企业面临海外买家拖欠货款、拒收货物等风险时,出口信用保险能够给予一定比例的赔付,帮助企业减少损失,增强企业接单信心。
为了让金融服务更加高效,青岛金融监管局还通过强化政银联动,搭建了融资服务平台。在“青融通”平台下单设外贸板块,实现系统自动派单、需求自动收集、成效定期跟踪,这一平台的建立,打破了银企之间的信息壁垒,提高了融资对接效率。
此次走访,我看到了青岛金融监管局助力外贸企业发展的坚定决心与显著成效。当然,在与企业交流中也了解到,部分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,在汇率避险、跨境金融服务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需求尚未得到完全满足。相信未来,青岛金融监管局能够继续引导金融机构深化服务创新牛来了,为外贸企业提供更全面、更优质、更具针对性的金融支持,助力青岛外贸经济迈向更高台阶。
九八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